深圳盛和塾

在线咨询
微信

微信扫一扫

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

欢迎来到深圳盛和塾官方网

盛和塾创业导师专题|重庆行知教育集团董事长吴安鸣

发布时间:2018-07-14 08:32
作者:稻盛和夫北京公司

01

语・稻盛经营哲学带来的改变

爱是一切教育的灵魂。

礼貌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;尊重他人一定会有回馈;微笑是你最好的介绍信。

行知的毕业生非常受企业欢迎,他们把校园里养成的“行知问候、行知微笑”带到了企业,把“老师好”变成了“师傅好”、“老总好”。

重庆行知教育集团  董事长

吴安鸣


02

轨迹・公司成长

行知教育集团,一直立志遵循中国现代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“生活教育”理念,努力做到知行合一。

经过16年艰苦努力,从租用20多间50年代的破旧平房起步,到拥有5万平方米的校园楼群;

从首批75名学生到今天7000人的规模;

从最初19人到今天300多人的教职工队伍;

从行知高级技校、行知职校,到行知中学和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共四所院校的教育集团。

他们在哪里办学,文明的校风和师生的行为举止,都会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。

一起来观看该企业的精彩VCR介绍!


03

故事・教育具有改变人的力量

吴校长在1994年辞去公职,准备了四年,于1998年创办了行知职校。

此前她有过在公办重点高中工作12年的经历。是一些特殊的事让她下定决心,由自己承担全部风险和责任,通过自己办学来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。

一次,有位朋友请她去了少管所,里面囚禁的孩子多在12岁-17岁之间,那一双双迷盲却难掩后悔无奈的眼睛让她心里隐隐作痛,吴总想假如他们过去接受过正确的教育,他们小小年纪又怎会在那里,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才导致他们误入歧途。

吴校长从事的教育工作让她感受到教育具有改变人的力量,她下决心要办好一所私立学校,尝试教育改革。

1994年,从市教委辞职后没有办学经费,吴校长通过卖小面、代卖商品、做私立学校老师,一人兼几职,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,积攒了80万元,再向朋友借了20万,总共投入100万元开始办学。

最初租了一个工厂废弃的破旧房舍,和首批19名教职工一起改荒平场、修路、盖房。人人都是建筑工、清洁工、搬运工。

吴校长自己以身作则,上班最早,下班最晚,把最苦的活留给自己,每天干十几个小时。

就这样,凭着勤劳的双手,他们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整理出了一个干净简朴的校园。后来随着办学口碑越来越好,学校各方面条件慢慢好起来,但勤俭办学的传统始终保持着。

吴校长是在2008年通过阅读曹老师的《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》一书了解稻盛经营哲学的。

人生·工作结果=人格理念×努力×能力,第一次看到用方程式来总结成功和失败,心窗豁然打开。

吴校长认识到方程式的第一要素最重要,同时,对学生要从理念教养、勤奋努力、知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培养,才能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。

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实情,用真爱和包容接纳他们的过去,用尊重和信任对待他们的当前,让每个孩子受到最适合的教育。

爱是一切教育的灵魂。

今天走进行知,每个寝室都干净、明亮,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。寝室房舍从不上锁,不会丢东西,少数学生刚来时有偷窃行为,一段时间后他会主动拿出来。考试无人监考。

学生在食堂打饭菜时自己给饭菜票,自己找零,无人监管。全校师生一起书写着诚实的故事。

吴校长告诉孩子们,礼貌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;尊重他人一定会有回馈;微笑是你最好的介绍信。

行知的毕业生非常受企业欢迎,他们把校园里养成的“行知问候、行知微笑”带到了企业,把“老师好”变成了“师傅好”、“老总好”。



04

分享・发表感言

稻盛塾长讲,在他人生的每个关口,都有贵人相助,其中几位老师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。

稻盛塾长说,学生在学校里,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做人;要学会勤奋,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;要学习创造性,学会独立思考。这三句话虽然简单,却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本质。

我已50多岁,但和塾长相比还很年轻,思考塾长的话,为了进一步履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,我心中还有两个教育梦。

一是办一所开放式中学,用“教、学、做合一”的教育理念,在孩子刚出现质疑、困惑的初中时期就开始用正确的方式教育训练他们,让他们在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各个方面都成长发展,让孩子具备成为一个“绅士”应有的品质和教养。

另外,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,“家庭教育”甚至是比“学校教育”更重要的主战场。正因为长期忽略家庭教育,教育方式不对,以及过度依赖学校教育,才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期,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。我将在未来有限的时间内专注于这两项无限的事业。


 编者注:以上内容来源于盛和塾企业经营报告会发表人演讲信息整理。


 

下期预告 

广州市莱克斯顿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

温汉清

北京国瑞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

葛丙恒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深圳盛和塾    d362ab9f-8fdd-4146-b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