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盛和塾

在线咨询
微信

微信扫一扫

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

欢迎来到深圳盛和塾官方网

关于“心外无物”——关于阳明心学的问答2

发布时间:2018-08-11 09:36
作者:曹岫云

问:王阳明先生讲“心外无物”,有人认为这是露骨的唯心论,您的看法呢?

答:阳明先生是思想家,也是语言大师,思想深刻,表述精准,令人叹服。但阳明先生有些说法,甚至他当时的学生也有理解上的困惑。后来由于时代背景不同,人们多有误解,例如“心外无物”的说法就很容易引起争论。对此我谈一点看法,也算抛砖引玉吧。


“心外无物”,这好像违背常识。“心外”即人的意识之外,人的意识之外怎么就“无物”了呢? 特别是唯物论认为,物质是第一性的,意识是第二性的,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,意识是反映心外之物的。“心如明镜”也不过是影射了心外之物。因此“心外无物”的说法好像与唯物论直接对立。无怪乎一些所谓唯物论者会把“阳明心学”作为唯心论来批判,认为“心外无物”等说法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,不值得一驳。

不说唯物论者,即使阳明先生的朋友也不理解,一次他们同游南镇,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:“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于我心亦何相关?”这个提问很自然。

阳明先生答道: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既来看此花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。”

不知这位朋友听了这个解释后有何感想,特别是“同归于寂”这一句。我看过许多人对阳明先生这段话的领会和说明。大概是我脑子不开窍吧,我总觉得,他们说来说去让我越听越糊涂。我不知道说的人是否同我一样糊涂。


首先,我相信聪明如阳明先生这样的人,决不会认为,自己不看、不想山中的那株花,那株花就根本不存在。

关键是阳明先生所讲的“心外无物”的“物”是什么?

在《传习录》中阳明先生说:“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”。有学生问:“身之主为心,心之灵明是知,知之发动是意,意之所着为物,这种说法对不对?”阳明先生认为可以这么说。

很明显,这里所说的“物”是“意之所在”或“意之所着”的那个“物”。不是唯物论所指的那个物。


阳明先生多次指出,所谓“物”是指事情。比如,阳明先生如何为戴铣辩护的事,到龙场后如何生活、如何思考的事,后来又有如何平叛、如何剿匪的事,以至讲学、传道、解惑的事。“君子素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”。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极致。这些事都在“心内”。除此之外的事,比如山中那朵花谢了没有,对阳明先生而言毫无意义。阳明先生用“心外无物”这种说法表达。

意之所在”才是阳明先生讲的“”,所以“意之不在”就不是他所讲的物。所以他说心外无物。

全力以赴、全神贯注,遵循良知,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做极致,才是阳明先生所谓“心外无物”的本意。

另外,“心外无物”同“境由心造”意思接近,同“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”的说法也有关联。


摘自《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》

曹岫云  
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深圳盛和塾    d362ab9f-8fdd-4146-b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