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盛和塾

在线咨询
微信

微信扫一扫

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

欢迎来到深圳盛和塾官方网

稻盛开讲 3:作为人,何谓正确?(精装版)

发布时间:2018-05-30 09:06
作者:稻盛开讲 3:作为人,何谓正确?(精装版

编辑推荐

适读人群 :1.喜欢《活法》图书的广大读者群;2.由于盛和塾塾生多为企业老板。读书时间较少,所以光盘这种载体更有利于他们每天学习稻盛思想;3.可以作为励志类图书,供青年读者学习。

  佛门弟子稻盛和夫现身说法,通过自身对佛教教义的领悟,结合自己的人生轨迹与人生阅历,向在场听众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关人生的哲学思考。该演讲内容的主题是人生,也是作为人的究极思考,“灵魂”及“真我”作为关键词贯穿了这次演讲的始终。在演讲中,稻盛和夫提出了他对于人生最终关怀的看法——“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,是为了让自身的灵魂,或者说是作为人类本质的“真我”得到净化、纯化和深化。这便是正确的人生目的及人生意义”。人的本质在于灵魂及真我,而通过实践佛教禅宗的教义与哲学思想,便能使得人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。


内容简介

《稻盛开讲 3:作为人,何谓正确?》收录了稻盛先生在1995年7月6日所举行的盛和塾全国大会上的演讲实录,讲述度过美好人生的秘诀。演讲中,稻盛和夫从佛教中的“业障”的概念谈起,充分阐释了人生痛苦原罪的根源与消除业障的方法。只有这样的“活法”,才会提升心性,磨砺灵魂。这两点也正是我们的人生目的。要做到这两点,我们无需进行艰苦的修行,只要在日常生活中,实践“六项精进”即可。

  本套有声读物拟采用中日文录音,读者不仅可以倾听稻盛和夫本人谈“活法”,还可以倾听我国知名主持人钱龙亲情演绎的“活法”。


精彩书评

    ★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,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,一身而二任的人,简直如凤毛麟角,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。

 ——季羡林


  ★稻盛和夫不仅创办并带领两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,还将他的经营和人生哲学传授给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。他是我很敬佩的全球企业家。

  ——郎咸平


  ★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……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,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。

 ——马云


目录

  • 第一章 我们为何而生?
  • 大家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
  • 因为“人生只有一次”
  • 人生的目的在于“为世人为社会尽力”
  • 第二章 为了让灵魂得到净化、纯化和深化
  • 首先,要相信“那个世界”的存在
  • 为什么会“心想事成”
  • “利他之心”能够消除业障
  • 第三章 工作中的“六项精进”
  • 繁忙的日常工作亦能磨砺灵魂
  • 净化灵魂的六大要素
  • 每天重复平凡的工作,人生就能获得飞跃
  • 只要精诚所至,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
  • 第四章 从佛教教义中学习“活法”
  • 白隐禅师的《坐禅和赞》是人生的指针
  • 活法的精髓3 稻盛和夫箴言集


精彩书摘

为什么会“心想事成”

  那么,何为灵魂及真我呢?在座的诸位中,肯定有人涉猎书海,阅读广博,比我更有学识。

  在此,我仅提出我个人的见解。我们的意识——我经常说“要渗透到潜意识之中”,我认为,在我们所具有的意识之中(包括这个“潜意识”在内),似乎存在着灵魂,也就是所谓的“意识体”。

  我们只能看见“实体”,因此觉得只有实体才是真实存在的,但我认为,似乎的确存在像意识这样的“非实体”。由脑细胞活动所产生的意识,只是我们整个意识体中的一小部分,其通过我们的“五感”呈现出来。而我认为,这“意志强烈”的整个意识体,便是所谓灵魂。

  也就是说,在我们重复轮回转世的过程中,意识体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,记录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不断积累的所有经历,而这意识体即是灵魂所在。

  我之所以强调灵界和“那个世界”的存在,并非有什么特殊目的。而只是因为如果否定这些概念的话,轮回转世就无从谈起了。

  因此,简单地来说,所谓人生,就是“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”的过程,也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所在。换言之,为了让自身的灵魂、真我获得纯化、净化和深化,其关键要素之一便是“利他之心”,因此人出生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实施各种“利他行为”。

  我在前面说过,为了净化灵魂,我们需要修行。而修行的关键要素,便是“利他之心”。

  如果要问这“利他之心”与净化灵魂的根源依据是什么,那么就要从“业障”说起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,会产生各种各样的“恶业”,所谓恶业,即恶念所导致的业障。

  也就是说,如果心存恶念,则你的所思所想,都会变成业障,依附于你的灵魂之上。而依附于灵魂之上的心念业障,一定会在现实中得以呈现。我所说的“强烈而切实的愿望必定会实现”,也是基于这个道理。所谓“心想事成”,即“思念造业”,而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,都会依附于灵魂之上,并且最终都会开花结果、得以实现。也就是说,善因生善果,恶因得恶果。因此,愿望必会实现。

  浏览一下东西方有关成功学的著作,你不难会发现,“心唤物必至”、“有志者事竟成”是任何一本书都贯穿始终的不二法则。因为它们都是遵循了“思念造业”这一规律的产物。

  ……
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深圳盛和塾    d362ab9f-8fdd-4146-b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