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盛和塾

在线咨询
微信

微信扫一扫

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

欢迎来到深圳盛和塾官方网

读《活法》之十七:六个精进(5)不要有感性的烦恼

发布时间:2018-08-20 08:38
作者:转载至观心书屋

【原文摘要】

1.  托尔斯泰也感叹:佛教故事描写了人类的贪欲

感激之心,率真的反省之心,此外远离过剩的“欲望”,对提高我们的人性来说是必要的。贪婪其实是很难对付的,它扎根在人们内心深处,蚕食人心,是使我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的“病毒”。

据说释迦牟尼用寓言将人类被欲求纠缠的真相作了如下阐述。有一点长,但不妨介绍一下:

深秋的一天,枯木瑟瑟中,有位路人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。猛一看,脚下散落着很多白色的东西。再仔细一看,原来是人的骨头。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人骨呢?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议,他继续前行,一头正在咆哮的猛虎朝他迎面走来。

路人大吃一惊,原来是被这只猛虎吃掉的可怜的同路人的骨头啊!他一边想着一边慌忙转身,朝来时的路飞快地逃跑。但是,似乎是迷路了,他竟然来到了悬崖峭壁前,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,后面是老虎,进退两难之中,路人爬上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。但是,老虎也张开了可怕的大爪开始往松树上爬。

现在真正完了,正在万念俱灰之际看见眼前的树枝上垂下一根藤条,路人顺着藤条哧溜了下去.但是,藤条在中间断了,旅客被悬在空中,不得上下.

上面老虎舔着舌头,虎视眈眈.再向下看,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赤、黑、青三匹龙严阵以待,要把他吃掉。上面还传来吱吱的响声,抬眼一看,黑白两只老鼠在啃藤条的根部。

这样上去,藤条被老鼠用牙齿咬断,路人不得不朝张开血盆大口的龙落下去。在这八面围困之中,他认为首先应该赶跑老鼠,试着摇了摇藤条。于是,有温热的东西掉在脸庞上,舔一舔,是甜甜的蜂蜜。原来,藤条的根部有蜜蜂巢,每一次摇动都会有蜂蜜掉下来。

他开始喜欢上甘露一样的蜂蜜味道。于是,竟然忘记自己已置身穷途末路之中——尽管处于龙虎争食的夹缝中、且唯一的救命藤条也正被老鼠啃食——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摇晃这根救命绳索,陶醉于蜂蜜的甘甜中。

释迦牟尼说这就是贪婪的人类的本来面目。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机状况中,仍然忍不住舔拭蜂蜜,这是我们人类无能为力的本性。


2.如何清除魅惑人心的“三毒”

所谓蜂蜜,是指满足人类欲望的各种各样的快乐。等待人掉下来的龙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。它直接影射了人们丑恶的想法和欲望。

也就是说,黑龙代表“欲望”,赤龙代表“愤怒”,青龙代表嫉妒、仇恨等“愚痴”(三毒:贪嗔痴),佛教中把它们叫做“三毒”。三匹龙就是三毒,正如释迦牟尼所云,这三毒才是“毁灭人生”的要素。

在一百零八个烦恼中,欲望、愤怒、愚痴这三毒是使人类苦难深重的元凶,又可以说是想躲也躲不掉的、纠缠在人们内心不可分离的“毒素”。

的确,所谓人类,是指在这三毒的影响下度过每一天的生物,希望比其他人过更好的生活,希望早日出人头地。任何人的内心都潜藏着这些物质欲望和名利欲望,如果欲望得不到实现就会愤怒: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?反过来又会嫉妒那些已经得到的人——大多数人始终受这些欲望影响、折磨。


3.共存生物链中,人类应学会知足

那么,人类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新哲学呢?

作为今后日本和日本人人生观的根本哲学,可以用一句话概括,那就是“知足”。而且,还包括因知足之产生的感恩、谦虚的态度,以及体谅他人的利他行为。


难道人类不也应该学习自然界中的“节制”吗?人类原本也是居住在自然界中的,曾经从自然界摄理,把自己也作为生物链中的一环。后来,人类从食物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,在摆脱了生物循环法则的束缚的同时,也丢掉了与其他生物共存的谦虚态度。

在自然界中,只有人类具有“高度的”智慧,能够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制品,并拥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。但是,不久,人类智慧就演变成傲慢,产生了意在支配自然界的欲望。同时,知足的节制崩溃,还想要更多,还想更富有,终于陷入威胁地球环境的恶性循环当中。


【肤浅认识】

释迦牟尼的故事,形象地描述了人类欲望的弱点。在时间面前,每一个人都有生老病死,每一个人都有贪嗔痴三毒,在物质欲望和名利欲望面前,自己得不到,就会嫉妒他人。贪嗔痴是人类苦难深重的元凶,是人们烦恼的根源。


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:“您是有名的禅师,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?”慧海禅师答:“有。”信徒问:“是什么呢?”慧海禅师答:“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,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。” “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,每个人都是这样的,有什么区别呢?”慧海禅师答:“当然是不一样的!” “为什么不一样呢?”信徒又问。

慧海禅师说:“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,不专心吃饭;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,睡不安稳。而我吃饭就是吃饭,什么也不想;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,所以睡得安稳。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。”慧海禅师继续说道:“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,他们在利害中穿梭,囿于浮华的宠辱,产生了‘种种思量’和‘千般妄想’。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,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,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,丧失了‘平常心’。要知道,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,用心去感受生命,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。”


庄子说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所以要知足常乐。感性的烦恼,最终将自伤和伤人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深圳盛和塾    d362ab9f-8fdd-4146-b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